奧得河畔好風光.jpg 

今年德國的春天姍姍來遲,到了四月中仍然稍冷,但昨日難得驕陽高掛微風徐來,是春遊的好天氣。

剛從人潮擁擠的倫敦旅畢歸來,造訪Stettin這個人口四十萬左右的德波邊境城市覺得分外輕鬆。

幾個春風得意少年郎一路上有說有笑極開心。我偶然仔細聆聽他們的對話,居然是在做德文拼字競賽、德翻英、德翻中的口試,真是後生可畏!後來我問兒子他們都用什麼語言交談?

Three boys and action musicians.jpg 

60%德語,30%中文,以及一點點英文,並隨口胡謅點西班牙文與拉丁文,聽不懂也無所謂......

這次旅行也可算是歷史地理課的戶外教學吧!回到家中把國中三年級的社會課本拿出來看,介紹東歐的地圖在奧得河出海口位置上確實標明著"斯塞新"。

Stettin的風景不是特別優美,建築物也並不特別壯觀宏偉,但是回顧城市的發展史卻似滄海桑田萬分辛酸。

這個由Prommern王朝建立的城堡,早年海權興盛時代,因地處波羅的海南方的出海港口,是兵家必爭之地。西元八、九世紀時斯拉夫人最早來,其他強權如:普魯士(德國)、瑞典、丹麥....接著陸續來統治過。1724年之後斷斷續續依附著普魯士王朝生存著,直到二次大戰結束前德國人一直認為是屬於德國的疆土。
二次大戰期間城內近九成的建築物被炸毀,戰後被劃分成波蘭國界,當時居住在此地的德國人頓時成了波蘭人(希特勒曾有計畫的鼓勵德國人移居奧得河以東,以便佔領更多土地)。城內觀光景點的建築物大約是在1974年後至2000年間整修完成的。老城內有好幾座教堂,細看旅遊簡介,原來波蘭有九成以上的人口是天主教徒,真不知道在無神論的共產政權下該如何取得信仰的自由與平衡點。

參觀途中我隨口指著說:這些建築物蠻特別的,好像在德國沒見過。德國朋友馬上很優雅的回答:這些都曾是當年德國人蓋的歌德式建築......。

波蘭幾世紀以來夾在幾個鄰居強權中求生存,真是大不易啊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ute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